分类:课堂教学的层次的标注

来自Big Physics


在这里,我们收集了一些教学视频、语音、文字资料,从中做教和学的层次的标注

层次的定义

首先,知识本身有没有讲,有没有错。这是第一层教学,记做[math]\displaystyle{ 1 }[/math]。这样的知识学习完了完全不能迁移,只能做背诵、记忆和记忆提取来答题。例如,问勾股定理是什么,答[math]\displaystyle{ c^{2}=a^{2}+b^{2} }[/math]

其次,所讲的新知识有没有通过已有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果需要,可以进一步从新知识进一步联系到间接的旧知识。这是第二层教学,记做[math]\displaystyle{ 2 }[/math]。这样的知识学习完了可以迁移到对其相关知识的理解上,或者从其相关的知识的理解迁移到新学习的知识上。这样的学习可以用来讲清楚这些相关知识的道理,从这些基础知识来理解甚至生成所学习的这个新知识。例如,通过更加基本的几何定理和公理,来证明勾股定理。

接着,如果所讲的新知识和实际生活的例子,或者其他应用场景联系起来,体现学科思维方式,例如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数学概念,构建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和科学的关系,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从少数定义和公理出发,依靠逻辑,得到其他定理和概念,构建整个数学大厦),则这是第三层教学,记为[math]\displaystyle{ 3 }[/math]。这个时候,最好是能够把学科思维方式点出来。如果不能点出来,但是实际上做了体现学科思维的东西,则记做[math]\displaystyle{ 3^{-} }[/math]。这样的学习可以用来迁移到同学科内的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生成。

最后,如果从上面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了一般性的人类思维、学习方法,甚至明确地点出来哪里体现了什么样的一般人类思维和学习方法,则属于第四层教学,分别记做[math]\displaystyle{ 4^{-} }[/math][math]\displaystyle{ 4 }[/math]。这样的学习可以用来迁移到其他学科的知识的学习甚至生成上。

标注过程和内容

标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 对整节课的内容作总结,
  2. 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做内容的切分(记录下来时间点)和逻辑结构的梳理,绘制这部分知识的“当前讲授版本”和“学科内在版本”的概念地图(这两个版本可以结合在一起画,但是,如果标注着不能完成这两个概念地图的制作,请注明“标注者没有完成当前讲授版本的概念地图”或者“标注者没有完成这部分知识的学科内在版本概念地图”),在概念地图标注好这些知识本来可以到达的层次,
  3. 对每一部分内容的讲解按照上面的层次的定义做标注,
  4. 对课程的主要优点和缺点做总结,
  5. 如果做得到,也可以对教学的技术(方法、技巧、环节)做标注,但是不做本项目的要求。

研究计划

  1. 确定需要标注的材料(视频、音频、文字)、估算经费(基本需要视频两倍长的时间,研究生和招募的标注者不同的支付标准)
  2. 培训标注者(目前主要依靠研究生):理念培训、举例技能培训、标注者标注案例的点评
  3. 长远来看,还需要建立或者使用标注平台(材料、标注、支付)
  4. 标注
  5. 统计分析
  6. 面向教育研究者的文章的撰写、面向公众和教育管理者的报告的撰写
  7. 进一步拓展研究

标注结果

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

理科部分的视频在这里: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v411C7Ck/?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0

理科09:[math]\displaystyle{ L=3 }[/math]

  1. 主要内容:方差的概念的提出、含义、应用和计算。
  2. 教和学的层次:
    1. 00:00-00:00(补充一下时间标记)交代了数学概念提出的实际背景,也就是有从实际问题到数学的过程,“数学是描述世界的语言”这个数学大图景。最后部分有明确的总结提炼,因此,记做有[math]\displaystyle{ 3 }[/math]层的教学。尽管提炼学科大图景的这一步不是很到位,这位老师对数学的修养也确实不够,但是,由于其提炼的意识已经有了,勉强算作[math]\displaystyle{ 3 }[/math]层的教学没问题。如果没有最后的提炼,则应该算[math]\displaystyle{ 3^{-} }[/math]层的教学。
    2. 00:00-00:00(补充一下时间标记)有方差和分布函数、均值等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因此,有[math]\displaystyle{ 2 }[/math]层的教学。
    3. 00:00-00:00(补充一下时间标记)有方差这个概念本身的计算过程,因此,有[math]\displaystyle{ 1 }[/math]层的教学。
    4. 00:00-00:00(补充一下时间标记)方差的应用部分,基本是知识传输,没有深入到为什么可以用来描述这些事情(风险等),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有[math]\displaystyle{ 2^{-} }[/math]层的教学。
    5. 00:00-00:00(补充一下时间标记)方差的化简公式,属于学科概念层内的概念的关系,因此,有[math]\displaystyle{ 2 }[/math]层的教学。
  3. 主要优点:细,全(背景、含义、应用、计算)。
  4. 主要问题:第三层不够到位,同时教学内容过细,课堂内容和思考容量远远低于大学课堂。

理科10:[math]\displaystyle{ L=3^{-} }[/math]

  1. 主要内容:昆虫纲动物的口器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和学的层次:
    1. 交代了蝗虫口器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因此,有[math]\displaystyle{ 1 }[/math]层的教学。生物的结合和功能的联系,其实是生物典型研究问题和典型思维方式,这部分也没有明确点出来。
    2. 从口器的结合和功能到环境(蚊子、苍蝇),体现了生物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进化论,因此,有[math]\displaystyle{ 2 }[/math]层的教学。
    3. 口器从胚层进化而来,外形和基因的联系。这个,进化和基因决定结构,是生物学非常核心的概念,甚至是思维方式。但是,这部分联系交代不够清楚。更加没有从进化论的知识,变成进化论的思想。没有明确点出来这两点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因此,算[math]\displaystyle{ 3^{-} }[/math]层的教学。
  3. 主要优点:结合生活。
  4. 主要问题:引言长,但是基本上没用到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另外还是主要以知识的传输为目的,而不是启发学生思考,内容也偏细,课堂内容和思考容量远远低于大学课堂。

文科部分的视频在这里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54y167yH/?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16

文科02:[math]\displaystyle{ L=1 }[/math]

  1. 主要内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对国家社会等整体利益的追求的关系。基本上就是在讲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不在思政组而是在文科组?
  2. 教和学的层次:
    1. 凯恩斯、黑格尔、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个人利益)和政治国家(整体利益)的思考。基本只有介绍性,没有深入思考,不讲道理,没有交代为什么他们这样讲,这样讲对不对。因此,属于[math]\displaystyle{ 1 }[/math]层的教学。
    2. 讨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否会导致资本主义的崩塌。同样没有真正的逻辑论证,基本上就是在重复马克思的话,因此,属于[math]\displaystyle{ 1 }[/math]层的教学。注意,这里引入了一些高层概念,但是,并没有从高层概念来论证浅层概念。因此,不能算第二层教学。
    3. 预测和预报,这个反映了一定的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但是,仍然没有讲道理,做思考,而是交代结论。因此,属于[math]\displaystyle{ 1 }[/math]层的教学。
    4. 科学技术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关系,仍然不讲道理,而是重复马克思的话。因此,属于[math]\displaystyle{ 1 }[/math]层的教学。例如,为什么生产力不能跨越?技术培训、进口、生产设施和生产组织方式完全可以跨越。
  3. 主要优点:对马克思的话背的比较熟,脸比较厚,不讲道理,不讲思考。
  4. 主要问题:基本上没有思考,尤其是没有老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文科04:[math]\displaystyle{ L=2^{-} }[/math]

  1. 主要内容:英语课一节“入机场Check-in”
  2. 教和学的层次:
    1. 引入部分用绕口令,活泼有趣。但是,这属于纯讲课技术,本项目不标记。
    2. 用问题导入,相当的贫乏。这是纯讲课技术,本项目不标记。
    3. 词汇部分,带着读一下,纠正一下,这是知识本身,没有联系,没有深入解释,属于[math]\displaystyle{ L=1 }[/math]层的教学。
    4. 对话部分,带着读一下,纠正一下,部分词汇单独解释一下(但是竟然没有进一步解释,例如carry-on luggage是什么意思,checked luggage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这样的意思),这是知识本身,没有联系,没有深入解释,属于[math]\displaystyle{ L=1 }[/math]层的教学。
    5. 在做几个问题几个答案的数理的时候,其实相当于做了典型句式的整理总结,这勉强可以算第二层次的教学,有了一定的概念化。可以算[math]\displaystyle{ L=2^{-} }[/math]层的教学。
  3. 主要优点:有一些教学的技术(热身、导入、分值奖励,这些适合小学生用的东西),完全掌握了“正统的”语言课的教学。
  4. 主要问题:大学英语课,词、对话、篇章的领读、学生读、纠正,这是典型的课堂,但是属于基本上没有意义的课堂。学生自己学的效果好很多。完全没有思维含量,都比小学生英语的课外教学的思维量更少更低级。

思政部分的视频在这里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z4y1o7q6/?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2

思政017:[math]\displaystyle{ L=2 }[/math]

  1. 主要内容:思政课“初心和使命”
  2. 教和学的层次:
    1. 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属于[math]\displaystyle{ L=1 }[/math]层的教学。
    2. 初心怎么来:通过回顾党史,突出“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有逻辑。属于[math]\displaystyle{ L=2 }[/math]层的教学。
    3. 理想信念、四个意识在党的自我革命中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明确交代这部分内容和初心革命的关系?)。本来应该是第二层的教学,但是,鉴于主讲人没有交代联系,算作[math]\displaystyle{ L=1 }[/math]层的教学。
    4. 最后的总结部分很好,但是,仍然没有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深入思考、思辨不够,也没有通过总结提升到学科思维、甚至跨学科的思维。不能算第三和第四层。这个总结成了纯粹的教学的术,而不是进一步提升内容和思维的一步。
  3. 主要优点:从灌输结论转变到讲一点道理。
  4. 主要问题:逻辑自洽,但是无论故事还是角度,还是论证过程,都没有新意。基本上这些内容学生在中小学已经学习过。另外,不讲道理靠灌输的还是太多。


思政018:[math]\displaystyle{ L=3^{-} }[/math]

  1. 主要内容: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如何看世界”
  2. 教和学的层次:
    1. 提出问题: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生活,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引入部分不错(当然这是讲课的技术)。
    2. 继而对新旧唯物主义做展开对比论述。论述对比部分其实不太成功(实践的维度,现实世界和看不到的自在世界的区别)。但是,这位主讲人企图从更加基本的概念和思维,来论述这里的具体的概念。这已经是[math]\displaystyle{ L=2 }[/math]层的教学。
    3. 进一步深入:唯心和唯物的结合,主动性和被动性的结合,辩证思维。这个不好说是哪个层次:如果是其他课程,而不是哲学课程,则肯定是第三层的教学;但是,这是一堂哲学课,辩证思维本来就是这堂课的知识内容本身。可以算[math]\displaystyle{ L=3^{-} }[/math]层的教学。
    4. 总结部分,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问题。同样,如果是其他课程,这显然属于学科大图景层面的教学,但是这是哲学课,这些内容本身就是这节课的知识内容。可以算[math]\displaystyle{ L=3^{-} }[/math]层的教学。
  3. 主要优点:关注哲学理论本身,做思维上的深入和展开,有层次的思政课,不错。
  4. 主要问题:所谓如何看世界其实是一个科学问题,但是,主讲人没有结合科学。例如,科学如何从身边的现实的观察和理解推广到遥远的现实,并且等待甚至进行检验。实际上,脱离开科学来谈如何看世界,本身就是脱离实践来看世界,也就是本节课所批判的旧唯物主义

医学部分的视频在这里: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t4y1Y7QN/?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3

医学025:[math]\displaystyle{ L=2 }[/math]

  1. 主要内容:“心绞痛”
  2. 教和学的层次:
    1. 引入:从歌词引入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
    2. 什么原因引起稳定型心绞痛,冠状血管缩小,阐述进一步病因(淤泥、暴徒、,类比的讲课技巧),属于[math]\displaystyle{ L=2 }[/math]层的教学。
    3. 结合当前科学研究,算亮点,但是主要交代了学科内知识的关系,仍然是[math]\displaystyle{ L=2 }[/math]层的教学。
    4. 例子后面总结部分,“看病的时候不能有一丝懈怠”、“要像一个侦探”,但是并没有从例子里面提炼出来。勉强算是[math]\displaystyle{ L=3^{-} }[/math]层的教学。
    5. 用什么药,没有思考,没有联系,属于[math]\displaystyle{ L=1 }[/math]层的教学。
    6. 整体课程有总结,留下启发思考的问题(顺便,为什么不直接用这个讲课的方法和内容呢?),教学技术不错。
  3. 主要优点:医学知识本身不差。
  4. 主要问题:可能由于学科的限制,讲课主要集中在知识上,思考、讲道理不足。

医学026:[math]\displaystyle{ L=2 }[/math]

  1. 主要内容:“全口义齿”
  2. 教和学的层次:
    1. 引入:交代为什么需要全口义齿的背景
    2. 哪些原因导致牙列缺失,牙齿缺失有什么影响(吃饭、发音、容貌)。纯知识,而且,这部分和主题有什么关系?属于[math]\displaystyle{ L=1 }[/math]层的教学,并且是掉书袋型的教学。
    3. 上下颌的不同区域,以及这些区域和全口义齿设计的关系。属于[math]\displaystyle{ L=2 }[/math]层的教学。
    4. 义齿间隙和义齿表面,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基本没有交代关系(大气压力,“负压”),纯粹输出知识。属于[math]\displaystyle{ L=1 }[/math]层的教学。
    5. 全口义齿修复过程,程序性知识。这还是属于知识的传输,[math]\displaystyle{ L=1 }[/math]层的教学。
    6. 对主要内容(上下颌的区域、影响全口义齿固定的要素)做了总结,留了思考题。
  3. 主要优点:可以看做一本义齿方面医学知识的字典。
  4. 主要问题:整个课程没有核心信息,没有目标,仅仅是在传输不成体系的知识。


广州市荔湾区广州广雅实验学校初中语文杨瀛瀛教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math]\displaystyle{ 2^{-} }[/math]

  1. 主要内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解读
  2. 教和学的层次:
    1. 引入:00:00-01:40 他人对苏轼《水调歌头》的评价(没有交代为什么这样说),01:40-03:40 王安石变法(没有交代跟词的内容或者老师对词的解说有什么联系),03:40-04:40 苏轼苏辙兄弟情(这个大概能够看出来和词内容的联系,但是老师没有说)。
    2. 04:40-05:56 学生朗读《水调歌头》,05:56-07:37 朗读指导(主要是字词——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念这个音,抑扬顿挫——言之无物,杨什么抑什么,怎么杨怎么抑),07:37-08:40 学生再次朗读。[math]\displaystyle{ 1 }[/math]
    3. 08:40-10:10 从词序来指导朗读(“思念的情感”,所以要读的慢),为什么这样就要读的慢,读的慢就行了?[math]\displaystyle{ 1 }[/math]
    4. 10:10-15:30 篇章解释(不如在人间“自由”,解释错误) [math]\displaystyle{ 1 }[/math]
    5. 15:30-24:20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小组指导,“苏轼眼中的月亮有什么特征,苏轼的心情”。分析特征和心情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分析特征和心情?[math]\displaystyle{ 1 }[/math]。教学方法上属于“小组讨论”。
    6. 24:20-40:10 学生报告讨论结果老师带领解读,“苏轼眼中的月亮特征——圆、亮、高、不通人情、清冷、温情”,“月亮象征朝廷”(这是鼓励学生在做“引申性扯淡型”解读吗?),“苏轼的心情——苦闷、矛盾、通达、责备、理性、乐观” 。[math]\displaystyle{ 1 }[/math],教学方法上属于“老师带领下的小组讨论,对话”。
    7. 40:10-42:15 总结:上阙——饮酒问月,追求美好人生,下阙——望月怀人,探求人生哲理;特点情景交融。没有交代怎么总结出来的,尽管如果联系前面讲的内容,可以有所体会。更没有说,这样总结了是为什么。[math]\displaystyle{ 1 }[/math]
    8. 42:15-44:10 学生朗读。没有交代到底怎么把上面的认识融入到朗读里面。第一层事实性教学——“怎么读”,缺乏联系,没有第二层——语文分析方法语文学科概念。[math]\displaystyle{ 1 }[/math]
    9. 44:10-44:55 对比阅读。这个作业是体现语文的分析方法的很好的素材。可惜没展开。因此,还是第一层,或者具有迈入第二层的潜力。可以算[math]\displaystyle{ 2^{-} }[/math]
  3. 主要优点:跟学生交流比较多,通过互动来引导
  4. 主要问题:通过讲解和欣赏这个词到底要学生学会什么完全不清楚,是从文字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吗?这个词的亮点是作者的情感特别伟大,还是作者的想象力用词特别高超?如果是高超,应该关注高超在哪里,学生可以学会的是什么。老师完全没有从学生可以从中学会什么来教这个词,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语文教学。

子分类

本分类只有以下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