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重复-相信”关联程度研究
研究背景
The Effect of Repetition on Truth Judgments Across Development[1]以及前人的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更相信重复多次的陈述,也就是存在着““重复-相信”关联” 。文章发现,无论陈述本身是否正确、被试年龄(认知能力)、被试之前是否有相关的知识基础,“重复-相信”关联都存在。
但是,其实验内容和对被试的不加选择和区分导致其实验结果有一个非常平庸的解释,足以使得其工作完全没有意义的解释:这群被试没有人在做理解型学习(批判性思维、想明白再记住再相信),而是都在做机械式学习,而只要做机械式学习,多次重复肯定会有提升被试相信程度的效果。反过来,很有可能,如果被试在做理解型学习,多次重复和被试相信程度之间的关联性就会大大减小,并且会强烈依赖于被试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
对论文[1]的讨论和经验教训的总结,见The Effect of Repetition on Truth Judgments Across Development。
研究问题
受[1]的启发,或者说,基于对[1]的批判,我们可以开展以下两项研究:
- 检验是否机械式学习的情况下,存在比较高的“重复-相信”关联,而理解型学习的情况下,存在比较低的“重复-相信”关联。
- 高关联和低关联分别对应的脑活动,并作对比。
对机械式和理解型学习者对比“重复-相信”关联
当然这里的理解型学习,考虑到学习内容要一致,我们只能区分学习者。或者也可以把学习内容也改成可理解的不可理解的,做多组对比实验。学习内容上,也可以区分日常陈述和科学知识陈述(后者启发被试做批判性思维,或者至少学习的严肃性不一样)。
于是,我们发现,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区分机械式学习者和理解型学习者的方法,例如通过通过做问卷,做脑科学实验,做行为实验,或者观察平时学习行为,来判断。
另外,可以给被试另一个选项:正确,错误,不能判断,则严肃的学习者肯定会选不能判断,这样实验设计也会更合理。例如,选对了给1块钱,选错了扣1块钱,不选不扣分。顺便,这个脑科学实验中增加奖励和乘法的实验手段也是值得单独研究的一个问题。
对比高关联和低关联的脑活动
为什么以及如何来做这件事情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怀疑,大脑里面有一种过程,对于多次重复的展现了某个规律性的东西会做一个编码——使得这个陈述整体成为一个需要能量更少的对象的编码。如果这个过程能够做出来,更进一步,看看对于理解型学习者,为什么这样的编码(没有交代对错的理由,仅仅是重复了多次)不建立起来,那就更有意思了。例如,由于建立以后不能跟其现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实际上,这个编码的成本比不编码更高?
如果这个特征性脑区能够找出来,也就相当于找到了区分机械式学习者和理解型学习者的脑指标,同时,也将促进我们更好地理解理解型学习的脑活动本身,甚至将来找到促进理解型学习的方法。
研究方法
-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从行为上区分机械式和理解型学习者的方法,见分类:区分机械式学习者和理解型学习者。
- 在此基础上,通过行为实验来检验“重复-相信”关联是否对机械式和理解型学习者不同。
- 如果有不同,则找到合适的脑区,对比这些脑区的脑活动。
下一步工作
- 文献调研
- 设计研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