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风险态度的测量
研究背景和问题
著名的使用非常普遍的风险测量十项决定实验[1]用了十组二选一(被试从每一个A、B两个彩票选项中做出来选择A还是B)的彩票来度量被试的风险态度。每一对的均值和方差和下一对都不一样,但是,维持从上到下BA选项的均值的差在不断增加,同时B选项的波动性一直维持比A选项要大。详细见下表。
Option A | Option B | Expected payoff difference | Variation difference |
---|---|---|---|
1/10 of $2.00, 9/10 of $1.60 | 1/10 of $3.85, 9/10 of $0.10 | $1.17 | -1.25 |
2/10 of $2.00, 8/10 of $1.60 | 2/10 of $3.85, 8/10 of $0.10 | $0.83 | -2.22 |
3/10 of $2.00, 7/10 of $1.60 | 3/10 of $3.85, 7/10 of $0.10 | $0.50 | -2.92 |
4/10 of $2.00, 6/10 of $1.60 | 4/10 of $3.85, 6/10 of $0.10 | $0.16 | -3.34 |
5/10 of $2.00, 5/10 of $1.60 | 5/10 of $3.85, 5/10 of $0.10 | -$0.18 | -3.48 |
6/10 of $2.00, 4/10 of $1.60 | 6/10 of $3.85, 4/10 of $0.10 | -$0.51 | -3.34 |
7/10 of $2.00, 3/10 of $1.60 | 7/10 of $3.85, 3/10 of $0.10 | -$0.85 | -2.92 |
8/10 of $2.00, 2/10 of $1.60 | 8/10 of $3.85, 2/10 of $0.10 | -$1.18 | -2.22 |
9/10 of $2.00, 1/10 of $1.60 | 9/10 of $3.85, 1/10 of $0.10 | -$1.52 | -1.25 |
10/10 of $2.00, 0/10 of $1.60 | 10/10 of $3.85, 0/10 of $0.10 | -$1.85 | 0 |
对于风险中性的人来说,其只关心A、B两个选项均值的对比。这样的话,肯定是在前几次中选择A在后面几次中选择B。例如在第五次开始转变。对于风险厌恶的人来说,有可能就算在B选项可能获得更高的均值的情况下,由于可能方差也大,或者直接看可能获得的钱也可以B选项可能获得的收益的了解比A的更加弥散,于是倾向于选择更加保守的A选项。反过来,对于风险喜爱的人了来说,就有可能更加追求弥散的分布来,于是更早的选择B。于是,从第几轮开始选择B就成了一个风险态度的度量。
但是,这个有一个问题。这样测量出来的风险态度是把对均值更大的追求和对方差更大或者更小(或者说分布函数更加集中还是弥散)的追求合在一起的。有没有一个办法把追求均值和追求方差更大还是更小区分开来呢?
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对比两个均值一样但是方差不相同的选项,被试选择哪一个来测量被试是纯粹风险厌恶或者纯粹风险喜爱。还可以考虑两个方差一样但是均值不相同的选项,被试选择哪一个来测量被试是理性的有计算和理解能力的或者是由于某些原因(例如计算能力、理解能力)而造成的非理性的。当然,这其中还牵涉到一个就算能够理解和计算,但是不一定能够用于问题解决的因素,见[:category:知道到运用的距离|知道到运用的距离]。
实验设计
概率匹配实验(指的是[[概率匹配实验]])[2]就是给定一个色子,得到正面的几率是[math]\displaystyle{ q }[/math],得到反面的几率是[math]\displaystyle{ 1-q }[/math],问被试如果有[math]\displaystyle{ N }[/math]次机会来做预测(可以一次性做全部的预测,也可以每一次仅仅对下一次做预测),如果预测的答案和实际出现的正面或者反面相同,则获得一定量的钱。这时候,如何选择。前人的实验发现,在这个问题中,大多数人选择做概率匹配,也就是不是选择正面,而是看情况基本上做到[math]\displaystyle{ q }[/math]的比例的情况下猜测正面,[math]\displaystyle{ 1-q }[/math]的比例猜测反面。
我们打算以这个实验为基础,做以下的对比实验:
- 概率测试题:被试完成以下测试,计算上面的实验中两种单次决策的收益平均值,十次的平均值,并且在理解测试阶段考察是否明白多次实验之间的独立性
- 真实猜硬币游戏:连续十次,做猜硬币游戏
- 有必要也可以加上计算两种决策的方差
- 提供已经计算好的均值和方差,单次的和多次的,再做十次选择
对比以上实验中,能够完成正确答题的人数,和,能够在猜硬币中坚持猜正面的人数。如果前者远远大于后者,那么,就存在本项目想要研究的“知道不等于会用(knowing not necessary helps doing)”的现象。如果还能够对教和学的方式、国家做一个控制,就能够完成本项目的设计目标了。
下一步的工作
- 文献调研,看看“知道不等于会用(knowing not necessary helps doing)”的现象在教育学中的研究现状
- 预实验,看看比例有没有比较大的差别
- 实验
- 其他的类似的实验,从一个习题(已经脱离实际问题,完全表述成为一道数学题的问题,通过重复知识或者重复前人使用知识的方式——也是这个使用也就成了知识——就可以求解的问题)到一个问题(一个带有实际情景,需要把问题转化为具体知识的问题之后才能解决的问题。关于后者这样的问题,李克强提醒参考美国数学物理题,前者参考中国数学物理题)之间的区别,而且还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对比的
参考文献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
中以“Habib”名字定义的<ref>
标签没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
中以“Charness:Review”名字定义的<ref>
标签没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本分类目前不含有任何页面或媒体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