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挑战全球化:COVID-19大流行和教育国际化

来自Big Physics
Jinshanw讨论 | 贡献2021年1月31日 (日) 12:31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分类:感想类论文识别和比例 分类:教育类文献讨论 莫家豪,谢心怡.挑战全球化:COVID-19大流行和教育国际化[J].北京大学...”)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莫家豪,谢心怡.挑战全球化:COVID-19大流行和教育国际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0,18(04):34-46+185-186.

Abstract

写作本文时,世界正面临COVID-19大流行之后前所未有的全球健康危机。早在全球健康危机爆发之前,人们就开始批评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高等教育领域质疑国际教育的价值。在过去几年中,反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复兴在全球不同地区出现,全球正义、替代全球化、反全球化表达以及反公司批评或者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广泛批评等各种形式的反全球化运动已经出现。有着多种定义的“全球化”无疑在经济、社会、政治及文化等多重维度影响了国家的发展,COVID-19的流行进一步强化了复兴中的民族主义,本文从更广泛的政治经济背景出发,探讨关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争论。有鉴于目前对国际高等教育价值的反思,本文讨论了亚洲的特定国家如何通过调整其政策和战略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从而在民族主义复兴和反全球化日渐高涨的浪潮中做出认真的尝试。

总结和评论

[1]以两所精英大学的入学学生来源高中的实证数据为基础研究并发现了大学入学机会确实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中学,并且这些中学还大多数比较稳定(也就是这些“精英”中学通常还会是“精英”中学)。

顺便,实际上,可以用我们的“偏好依附检验算法”[2]来算一下是否每个中学的这一年的入精英学校的人数和下一年的入精英学校的人数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作为一个对本论文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个结论可能不算大家也知道!

所属分类

研究方法:3 逻辑:3, 2.5

本文属于实证研究。按照感想类论文(第一类)、思辨类论文(第二类)、实验或者实证研究(第三类)的分类,属于第三类论文。

本文主题逻辑严密,但是提出的政策建议部分和研究的直接结论没什么关系,原则上需要论证或者验证这些政策建议。按照逻辑层次:有错误、不严密也不错、严密,属于第三个层次。

参考文献

  1. 莫家豪,谢心怡.挑战全球化:COVID-19大流行和教育国际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0,18(04):34-46+185-186. 
  2.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Wu的引用提供文字

本分类目前不含有任何页面或媒体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