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智能时代的教师实践智慧:走向智慧的实践
来自Big Physics
Jinshanw(讨论 | 贡献)2021年1月30日 (六) 20:28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分类:感想类论文识别和比例 分类:教育类文献讨论 叶波,吴定初.智能时代的教师实践智慧:走向智慧的实践[J].教育研...”)
叶波,吴定初.智能时代的教师实践智慧:走向智慧的实践[J].教育研究,2020,41(12):129-140.
Abstract
实践智慧是通达教育本质的必要前提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特质。智能时代将技术纳入教师实践智慧的框架,实现教师实践智慧的重构是教育和教师捍卫自身的内在要求。智能时代的技术介入,使教育实践在嫁接态的实践目的、意向交互性的实践主体和技术介入性的实践关系中走向了“人—机”交互。面向“人—机—人”的关系结构及其引发的教育实践形态之变,实践智慧需要走出教师个体德性的界域,成为智慧的实践,内在包含将技术纳入教师人性结构“成己”,在教育嵌入技术“成物”和教育超越技术“成人”的三重意蕴。实践智慧要求教师以教育实践逻辑彰显技术生命力,以公共理性推进教育价值的技术体认和以交往实践实现技术语境下“类生命”的教育建构,从而在“个体—社会—类”的不同层面推进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
总结和评论
[1]提出了师德建设中应该注意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的不同的成长阶段,制定相应的师德规范。
但是,论文完全没有给出来所要制定的规范长什么样,也没有给出来如何按照学段来制定相应的师德规范。同时,把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也当做这个时间维度之一。
所属分类
研究方法:2,或者1.5 逻辑:2
本文属于思辨类论文,尽管非常接近感想类论文。勉强可以算是有一定理性思辨的程度。按照感想类论文(第一类)、思辨类论文(第二类)、实验或者实证研究(第三类)的分类,属于第二类论文。
逻辑非常不严密,但是也不能算错。按照逻辑层次:有错误、不严密也不错、严密,属于第二个层次。
参考文献
- ↑ 叶波,吴定初.智能时代的教师实践智慧:走向智慧的实践[J].教育研究,2020,41(12):129-140.
本分类目前不含有任何页面或媒体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