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纳入高等学校招生体系的综合素质评价:“难为”审思与“能为”创建
来自Big Physics
程岭.纳入高等学校招生体系的综合素质评价:“难为”审思与“能为”创建[J].教育研究,2020,41(12):111-120.
Abstract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等学校招生体系是新时代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层面,高中与高等学校都比较“难为”:功能两分与系统局限的矛盾、内容宽泛与标准缺位的共轭、自主评价与乏力督导的搭配、大量投入与微薄成效的失衡,使得高中“难为”;信度不高与区分度低的交织、创新特色被同质平庸所取代、海量工作与有限时间的冲突、程序断层与制度缺位的交错,使得高等学校“难为”。审思发现,关键原因在于尚未健全衔接校级评价与高等学校招生的省级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对此,可以标准体系、评价体系、衔接体系与监督体系为核心进行创建,由此破解高中与高等学校“难为”问题;同时,良好解决个性发展、诚实守信和教育公平难题,推进“能为”。
总结和评论
[1]提出了师德建设中应该注意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的不同的成长阶段,制定相应的师德规范。
但是,论文完全没有给出来所要制定的规范长什么样,也没有给出来如何按照学段来制定相应的师德规范。同时,把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也当做这个时间维度之一。
所属分类
研究方法:2,或者1.5 逻辑:2
本文属于思辨类论文,尽管非常接近感想类论文。勉强可以算是有一定理性思辨的程度,不是实验或者实证研究(第三类论文)。因此,属于第二类论文。
逻辑非常不严密,但是也不能算错。按照逻辑层次:有错误、不严密也不错、严密,属于第二个层次。
参考文献
- ↑ 程岭.纳入高等学校招生体系的综合素质评价:“难为”审思与“能为”创建[J].教育研究,2020,41(12):111-120.
本分类目前不含有任何页面或媒体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