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诚实度和社会环境

来自Big Physics
Jinshanw讨论 | 贡献2017年10月31日 (二) 16:38的版本


通过没人观察的掷色子游戏——扔一次或者两次色子报告第一次的数字,按照这个报告的数字来给钱,越大越多,其中6不给钱——可以度量被试的内在诚实程度。按照完全理性的假设,在仅仅考虑经济收益的条件下,这个游戏的理论预期行为是完全报告5。当然,实际上,被试除了考虑经济收益问题,还会考虑其他因素(由于其他人完全不可能知道实际的色子的点数,声誉、利他等都不是问题,因此这个内部因素更可能是道德——不诚实行为背后的负疚感等道德成本),因此,被试的实际选择是一个问题。

同时,注意到,尽管通过个体选择不能判断个体的诚实程度,但是可以度量一个整体的诚实程度:对于一个足够大的样本整体来说,理论上应该是每一个选项取1/6的平均分布,于是,实际选择汇报的数字和这个理论分布的距离就可以用来度量一个群体中的个体的的平均诚实程度。

Gächter等人的研究[1](更多相关研究可以看综述[2])发现,其实很多国家的被试群体的个体平均诚实程度都不一样,并且和这个国家的整体社会氛围有关。整体社会氛围可以通过逃税率、腐败程度等来度量。

在这个研究的基础上,本项目关心的问题有:个体平均诚实程度是不是可以短期内通过社会环境来改变,如果是,这个短期大约多短?如果我们希望促进诚实,有没有一些比较低成本的办法。

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

  1. 对被试提供均值反馈,看个体平均诚实程度的演化;
  2. 对被试提供不同程度的监督
    1. 完全没有第二人
    2. 站一个第二人但是不作为
    3. 第二人观察被试
    4. 第二人观察被试并记录
    5. 第二人观察被试并记录且随机抽样轻度惩罚不诚实
    6. 第二人观察被试并记录且随机抽样重度惩罚不诚实
  3. 采用来自于其他国家,在中国呆了不同长度的一段时间,的被试;以及在国外的并且呆了不同长度的一段时间的中国被试,来做实验。




参考文献

  1. Gächter, S., Schultz, J.F. Intrinsic honesty and the prevalence of rule violations across societies [J]. Nature, 2016, 531(7595):496-499.
  2. SM Rosenbaum, S Billinger, N Stieglitz. Let’s be honest: A review of experimental evidence of honesty and truth-telling [J].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014, 45:181-196.

本分类目前不含有任何页面或媒体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