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育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第十五次活动纪要

来自Big Physics


会议主题是讨论以下几个研究工作以及后续研究的开展:

  1. 汉字学习实验实验设计报告(冯丽萍老师),对汉字学习实验设计的评估和研讨(胡韧奋 、李克强 、周亚老师等)
  2. 创造力研究相关文献分享(吴俊杰老师)
  3. 陈路遥等,甲骨文理解型学习预实验
  4. 中心业务和科研进展的分享(吴俊杰、王晓玲)

时间:2022年7月21日19-23点。

地点:腾讯会议648-735-908

主持人:吴金闪


冯丽萍老师等 汉字学习实验设计

具体完成了:


其他研究者的建议是:


下一步工作:



陈路遥等 甲骨文理解型学习的实验

具体完成了:


其他研究者的建议是:


下一步工作:



吴俊杰 创造力相关文献分享

吴俊杰汇报了两篇与创造力有关的文献,一篇是关于个体的创造力特质,另一篇是关于团体的创造力状态。

其中Anderson et al. (2022)考察的是Big-C人群(在该研究中是科学家和艺术家)与智力匹配组相比在静息状态下有更低的全局效率和更高的局部效率。该现象受到任务状态的调节,即相比于智力匹配组,Big-C人群在完成替代用途测试时全局效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有更低的局部效率;在完成词汇联想测验时在全局效率和局部效率上都没有显著差异。

  1. 这篇文章将更低的脑网络效率解释为更随机的网络,这是我认为它最具“创新”的地方。
  2. 吴金闪老师认为从网络指标上看,更随机的网络应该有更高的全局效率才对,所以是否能将更低的效率解释为更随机,有待考量。
  3. 这篇文章最有价值的地方,或许在于他们找了一批“专家”(Big-C群体),而以往研究都是讲普通大学生分为高创造性和低创造性组。

另外,Liang et al.(2022)考察的是两人组成的团队在完成创造力任务(产品改进任务)和控制任务(产品选择任务)时的脑活动,发现创造任务比控制任务的脑同步新更低,但是在创造任务中同步性越高的小小组有更高质量的创造力产出。

  1. 相同的研究方式,或许可以用于在企业中创造力团队的测量
  2. 相同的研究方式,或许可以用于在小组绘制概念地图。
  3. 吴金闪老师认为创造性任务之所以同步性低比控制任务,是因为这个创造力问题认为不够好,太过开放性,使得团队成员目标不明确。未来应该采用真的可以创造性解决的问题,例如来自于对前人的这样的问题的总结,或者参考前人已经这样梳理出来的创造性问题。
  4. 周竹倩提出可以借鉴电梯难题等知名的创造力任务。在Robert Sternberg编的Cognitive Psychology中第十一章是专门讲Problem Solving and Creativity,这一章有很多经典的复杂问题,包括电梯难题。


Anderson, A., Japardi, K., Knudsen, K. S., Bookheimer, S. Y., Ghahremani, D. G., & Bilder, R. M. (2022). Big-C creativity in artists and scientists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random global but less random local fMRI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Liang, Z., Li, S., Zhou, S., Chen, S., Li, Y., Chen, Y., ... & Zhou, Z. (2022). Increased or decreased? Interpersonal neural synchronization in group creation. NeuroImage, 119448.

吴俊杰 汉字理解型学习研究进展分享

吴俊杰汇报了他所理解的中心未来研究工作,以及他自己正在执行的汉字理解型学习研究。

  1. 中心未来的工作研究主要聚焦于教与学。王晓玲博士只做了概念地图做了更全面的补充。https://www.lynkage.cn/share/HaRfCMqP4JwgpxE。

下一步的工作:

本分类目前不含有任何页面或媒体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