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育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第六次活动纪要
本次活动主要目的是讨论研究计划和文献讨论。
主持人:吴金闪
时间:2020年2月1日(周日)晚上7-9点。
地点:科技楼B604,ZOOM(588 856 8886)
郑丽芬,教与学互动的脑机制
教和学分别研究清楚之后,不管是行为的还是脑活动的研究,下一步要检验在实际教学场景中是否管用,可以采用“师-生行为关联性编码”和“师-生脑活动关联性计算”的方式。“师-生脑活动关联性计算”就是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分别记录师生的某些个脑活动(EEG,fNIRS,fMRI),然后分析这些个脑区活动的时间相关性,以及进一步看这个相关性和学习表现(成绩)是否有较强的相关性。
前人的研究发现,在某些学习场景下,师生的某些脑区的活动具有比较强的相关性,并且相关性高的师生对中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比相关性低的要更好。但是,也有一些实验,发现对于某些任务相关性不高。
猜测:联系理解型学习和机械式学习的对比,是否,相关性高的时候,往往是理解型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构建知识的含义的过程,而不是单纯输入输出的信息相一致的原因。如果确实如此,一方面,回答了脑活动相关性形成的原因,另一方面,对理解型学习的研究是一个促进。
实验设计:
- 实验A 同一个可以发生理解型学习的需要学生构建含义的学习材料,老师用同样的字词,
- 对照组A1 一种打乱字词顺序使得这个学习材料基本不可能被理解基本没有意义,测量师-生脑活动相关性。
- 实验组A1 一种可以促进学生对这个学习材料的理解,测量师-生脑活动相关性。
- 实验B 同一个不能发生理解型学习的不需要学生构建含义的,只需要学生做机械式学习的通过背诵来学习的学习材料,例如,“这个字念什么,是什么含义,笔顺是什么,跟着我念和写”,老师用同样的字词,
- 对照组A1 一种打乱字词顺序使得学习从材料基本没有意义,测量师-生脑活动相关性。
- 实验组A1 一种每句话还是有意义的但是整体不促进理解型学习,测量师-生脑活动相关性。
从整个“人类高速公路上的以高层知识生成器为目标的理解型学习”(或者简称“深层学习”)的角度来说,一旦我们从行为和脑科学的研究找到了具体某个方面的理解型学习的特征性脑活动,以及验证了这样的脑活动于是也就是这样的理解型学习有好处,则我们需要进一步考察这样的活动如何通过合适的教学活动来更好地激发。这个时候,师-生脑同步的研究就非常有意义了。因此,多脑研究是整个深层学习的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另外,如果上面的猜想能够被验证,本身也是对理解型学习的一个推动。
杨丽姣,基于多策略实验的汉语字词认知难度研究及词表构建
在篇章阅读难度的测量中,字词难度是一个重要的变量。传统在英语的篇章阅读难度测量中,字词难度一般通过字频来体现——高频字被认为难度更小。但是,也有研究者指出,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以及从篇章阅读难度的角度,见字词难度,更加直接的字词难度的测量是有必要的。
当然,直接测量字词难度非常有挑战性。例如,通过多少人认识一个词来看这个词,很大程度上受被试群体的影响,而且这样的话只用上了“认识”和“不认识”这一点点信息,实验的成本太高有效信息太少。[1]提出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记录被试的反应时间。其原理是:不管被试是否认识一个词,需要更多的反应时间的词就代表着这个词更难。这样,就不再需要通过寻找那群不认得某些词的被试来做实验,原则上,我们可以通过基本上已经掌握这些词的被试来得到词的认知难度。这是非常巧妙的设计。
现在,我们把这样的实验设计用来做汉语字词的难度识别。考虑到汉语字词的读音、语义比较分离,我们拟采用以下几个任务来记录被试的反应时间:习得年龄评估、快速命名任务、读音判断任务、语义相关判断任务。
从更加一般的角度来说,在我们的“人类知识高速公路”上,除了每个概念的使用频率,确实我们最好还有每个概念的“难度”的数据。这样,将来研究出来的学习顺序和检测算法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因此,这项汉字认知难度的研究,实际上,是更加一般的概念的认知难度的研究的一个案例。
参考文献
- ↑ Balota, D.A., Yap, M.J., Hutchison, K.A. et al. The English Lexicon Project.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2007) 39: 445. https://doi.org/10.3758/BF03193014
本分类目前不含有任何页面或媒体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