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育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小会纪要

来自Big Physics
Jinshanw讨论 | 贡献2021年1月16日 (六) 13:40的版本


成立小会整体分成两个部分,领导寄语和学术报告。

  1. 第一部分
    1. 陈晓松 宣布中心成立,并对中心成立的动机、目的、任务等作了介绍,强调系统科学要服务于具体系统,从具体系统的研究中发展概念和方法,尤其是和师大特色相结合。具体来说,目前选择在地球复杂系统和教育两个方向上推进系统科学和具体学科的结合。
    2. 陈丽 从教育研究者的角度提出来,我们确实需要“帮助老师教得更好,帮助学生学得更好”的方法,并且知识之间的联系还有深层学习,有希望可以成为这样的方法。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更容易的条件下,数据记录、积累和获取变得更容易的条件下,科学家,尤其是系统科学的研究者,应该发挥更大作用。从学校的角度,师范大学在这方面需要走在时代前列,建立管用的得到使用的方法的体系,责无旁贷。陈老师也对吴金闪以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要做好思想的交流,教育和科学两边话语方式的融合,建设好这个平台,成为研究者愿意起来来贡献的平台。
    3. 董国轩 书面致辞,强调,知识的层次和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联系之上的算法,不仅仅可以用于回答如何更好地教和学的问题,还能回答如何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的问题。
    4. 汪明 他从高层知识生成器、知识的层次、教学的层次这些概念中看到了促进教和学的可能的抓手,希望中心能够基于这些理念,真正地做出来给教师和学生用的方法和成果。
    5. 杜链 提出了关于教育系统科学的三个问题:面对互联网等环境的改变,教育怎么办;学习是教、学、研之中最具有基础地位的东西,真正的学习需要做信息到语义的转化,而不是信息的记忆和提取,怎么做到;系统科学如何通过发展理论和方法来面对这两个问题,尤其是促进从信息到语义的转化。顺便,吴金闪在这里先回应一下杜老师的问题:中心要做的事情正好就是促进信息(例如教材、板书、PPT等)到概念的转化,并且把概念通过联系起来的建构起来的方式,来让它们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成长,而这个教和学的理念(当然还得等进一步研究来搞清楚机理,以及怎么做有用)正好就是为了应对现代社会中单纯的“博学者”已经失去意义,而更需要的是“创造知识、创造性地使用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人”这样的场景。
    6. 耿向东 从教师发展中心工作的角度,提出来对中心研究工作的要求和期待,以及反过来,中心研究工作对教师发展工作的意义。
    7. 朱旭东 教和学的研究,甚至更广泛的教和学之外的教育的研究,都需要多学科交叉来完成,而且要形成交叉学科学者能够实现有效交流的话语体系。一针见血指出来中心的野心:把系统科学藏背后,教和学这个研究问题放前面,来探索一个New Model of Education。
  2. 第二部分
    1.  吴金闪 介绍了中心的愿景(“帮助老师教得更好,帮助学生学得更好”)、开展研究工作的主要理念(围绕愿景建设开放的中心、系统和科学、具体知识领域、教和学的行为和脑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相结合)和概念(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层次、上下左右贯通的理解型学习),同时也介绍了为了实现这个愿景目前开展的几个方面的研究(人类知识高速公路的构建、学习顺序和检测的算法、理解型学习和解释学习相比的特征脑活动、实验室学习实验、学习材料编撰和课堂教学实验、教和学层次的标注、促进理解型学习的教师培养和教育管理研究)
    2.  吴俊杰 介绍了关于汉字理解型学习,和机械式学习来看,的特征脑活动的研究。如果能够找出来,则后续可以研究什么样的监测和干预方式(仪器测量和干预、教学手段的干预)可以促进理解型学习,以及理解型学习是不是真的对提出和解决问题有意义。
    3.  陈路遥 介绍了关于高层类比,相对于底层类比来看,的特征脑活动的研究。如果能够找出来,则后续可以研究什么样的监测和干预方式(仪器测量和干预、教学手段的干预)可以促进高层类比的学习,以及高层类比的学习是不是真的对提出和解决问题有意义。
    4.  朱志勇 从当前的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和理想中的教学情况、过去二十年前的教学情况的比较开始,强调了做“教学活动层次标注”的意义。
    5.  葛毅 总结了前一阶段的募捐活动,以及和企业间的合作的情况,代表中心致谢了各个捐助机构。受内心对中心研究理念和研究项目的认同感的驱使,投入时间来帮助中心建设。在此,吴金闪也代表中心感谢外联团队尤其是葛毅的支持。
    6. 狄增如 对前面的发言做了总结,并且提出来,要研究教育评价:如果教育评价,不管是对学生还是教师的评价,不改变,则前面的好方法也不能真的发挥作用。

本分类目前不含有任何页面或媒体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