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The Effect of Repetition on Truth Judgments Across Development

来自Big Physics
Jinshanw讨论 | 贡献2021年1月24日 (日) 16:01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Fazio LK, Sherry CL. The Effect of Repetition on Truth Judgments Across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20;31(9):1150-1160. doi:10.1177/0956797620939534


Abstract

According to numerous research studies, when adults hear a statement twice,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think it is true compared with when they have heard it only once. Multiple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exist for this illusory-truth effect. However, none of the current theories fully explains how or why people begin to use repetition as a cue for truth. In this preregistered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ose developmental origins in twenty-four 5-year-olds, twenty-four 10-year-olds, and 32 adults. If the link between repetition and truth is learned implicitly, then even 5-year-olds should show the effect. Alternatively, realizing this connection may require metacognition and intentional reflection, skills acquired later in development. Repetition increased truth judgments for all three age groups, and prior knowledge did not protect participants from the effects of repeti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llusory-truth effect is a universal effect learned at a young age.

总结和评论

文章[1]通过实验,研究了“被试多次重复听到一个陈述是否会提高被试相信这个陈述”这样一个问题。同时,对可能影响“重复-相信”关联度的因素,包含陈述本身是否正确、被试年龄(认知能力)、被试之前是否有相关的知识基础,等做了实验研究。

文章发现,无论陈述本身是否正确、被试年龄(认知能力)、被试之前是否有相关的知识基础,“重复-相信”关联都存在。

但是,这个实验结果有非常自然的解释,并且从这个解释看起来,这个实验结果非常平庸,并且这个平庸性体现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教训:研究者本身对于所研究的现象要有足够的经验,足够的思考,要达到一定层次,才能开展研究。绝对不能说,我研究学习,我自己不是学习方面的好手;我研究数学教和学,我自己教不好学不好数学。那这就是浪费生命了。这一点尤其是对教育科班出身的研究者非常重要。

那这个使得这个结果平庸的解释是什么呢?这群被试没有人在做理解型学习(批判性思维、想明白再记住再相信),而是都在做机械式学习,而只要做机械式学习,多次重复肯定会有提升被试相信程度的效果。反过来,如果被试在做理解型学习,多次重复和被试相信程度之间的关联性就会大大减小,并且会强烈依赖于被试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

但是,就像Novak所说的,理解型学习(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有三个条件:学习者是通过理解来学习的人,学习材料是需要并且已经展示为通过理解来学习的材料,学习材料对于学习者具有某种必要性或者说吸引力。所以,实现理解型学习是不容易的。

教训:这些研究者对学习的理解程度太低了——目前的实验设置鼓励机械式学习,而只要做机械式学习,多次重复肯定有效果。这些心理学脑科学教育学研究者对学习本身的理解(没准自己就不是理解型学习者)比我这个业余爱好者差太多,更加不要是Novak了。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记住:研究一个现象,研究者自己一定要是这个现象的专家

进一步工作

检验:是否机械式学习的情况下,存在比较高的“重复-相信”关联,而理解型学习的情况下,存在比较低的“重复-相信”关联

当然这里的理解型学习,考虑到学习内容要一致,我们只能区分学习者。或者也可以把学习内容也改成可理解的不可理解的,做多组对比实验。学习内容上,也可以区分日常陈述和科学知识陈述(后者启发被试做批判性思维,或者至少学习的严肃性不一样)。

于是,我们发现,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区分机械式学习者和理解性学习者的方法,例如通过通过做问卷,做脑科学实验,做行为实验,或者观察平时学习行为,来判断。

另外,可以给被试另一个选项:正确,错误,不能判断,则严肃的学习者肯定会选不能判断,这样实验设计也会更合理。例如,选对了给1块钱,选错了扣1块钱,不选不扣分。顺便,这个脑科学实验中增加奖励和乘法的实验手段也是值得单独研究的一个问题。

其实,尽管上面的实验很平庸——不过就是验证了“只要不多深入思考,大多数人会选择更相信听过很多次的陈述”,但是,人的脑子为什么以及如何来做这件事情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怀疑,大脑里面有一种过程,对于多次重复的展现了某个规律性的东西会做一个编码——使得这个陈述整体成为一个需要能量更少的对象的编码。如果这个过程能够做出来,更进一步,看看对于理解性学习者,为什么这样的编码(没有交代对错的理由,仅仅是重复了多次)不建立起来,那就更有意思了。例如,由于建立以后不能跟其现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实际上,这个编码的成本比不编码更高?

参考文献

  1. Fazio LK, Sherry CL. The Effect of Repetition on Truth Judgments Across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20;31(9):1150-1160. doi:10.1177/0956797620939534

本分类目前不含有任何页面或媒体文件。